【乘风破浪的禾商】对话青莲食品董事长许明曙:“一块猪肉”背后的数字化全产业链——《嘉兴日报》

2022-06-09 10:41:11 华体网页版 浏览次数 3723

编者按:

禾商是嘉兴经济乘风破浪的中流砥柱,禾商精神是嘉兴发展的重要精神动能。今年初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广大嘉兴企业家以企业为阵地,咬紧牙关、坚定信心、顽强自救、迎难而上,他们保民生保供应、稳经济稳生产、投身志愿服务、积极捐赠物资……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勉务实的“奋斗本色”、守正精进的“创新底蕴”、和行天下的“奉献担当”,这些正是新时代禾商精神的生动写照。

即日起,嘉兴日报和读嘉新闻客户端推出“乘风破浪的禾商”访谈系列,以对话形式聚焦一批有作为有创新有担当的禾商企业家代表,进一步彰显坚毅务实、逆势奋进的禾商风采,为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激流勇进,奋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传统农业产业

如何推进数字化改造实现转型升级?

走进华体网页版

战略指挥中心及大数据分析中心,

就能找到答案。

从养殖到屠宰、加工、物流、门店等所有的产业链数字动态信息,都在眼前的数字显示大屏上一体呈现,这里统一管理着青莲在全国的18个智慧牧场和13个生鲜工厂,实现猪场无人值守、精准饲喂、智能环控、智能养殖一舱管控。

唤醒“沉睡”的生产数据,让传统的工厂变得更“聪明”,青莲食品董事长许明曙找到了企业发展的突破口。

从绿色产业链,到数字产业链,再到智慧产业链,近年来,青莲食品积极探索一条“三链合一”的全新农业数字化之路,构建起包括数字化育种、智能化动物营养工厂、数智养殖、数字生产、数字门店等环节的数字全产业链闭环体系,全力打造“青莲未来牧场”。

现如今,青莲食品旗下年产30万吨的智能化动物营养工厂仅需要3名员工,每养殖1万头猪也仅需要3名员工……

许明曙常说,数字时代是个机会,科研创新是企业发展最强大的引擎。

本期“乘风破浪的禾商”访谈,对话华体网页版董事长许明曙,听他讲述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的青莲实践。


企业名片

华体网页版,20多年深耕生猪产业,已形成包括“生物基因、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生态养殖、屠宰生产、肉品加工、冷链物流、生鲜品牌、餐饮连锁、文化旅游”的生猪全产业链布局,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村产业融合典型龙头企业、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首批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全国首批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等国字号荣誉。


用“数字赋能”直达客户

记者:青莲的数字化已经布局很多年了,是怎么一步步运用数字化为产业赋能的?

许明曙:最早我们的数字化是叫信息化,初级阶段是解决生产里面的统计功能,后来运用数字化的传感器、智能装备,比如说养殖场的数字化,再到后来是数字化交易。

实际上,这两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数字化交易。原来,我们是没有自己的直属终端的,最近我们在建自己的终端,发现自己建终端效率提高很多。这几年,线上线下有了很多新的渠道,大致算算有十多种,但其实渠道成本是在增加的。你要去铺这些渠道,去捕捉流量,无论抖音、天猫,投入都很大。

我们建立自己的渠道体系,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字化用户,就把用户信息给捕捉到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去建柔性的供应链,提升效率。之前青莲已经有了数字化生产,这是产业的部分,现在我们又有了数字化用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链条。

记者:在你看来,数字化带来的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许明曙:对企业而言,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使猪产业全流程、全周期、全要素可管理可追溯,提升猪产业优势产能和核心竞争力,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行业而言,将有助于建立养猪产业生态联盟,有效提升行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引领行业转型方向;对政府而言,掌握行业的真实状况和趋势,提供监管加指引的有效抓手;对用户而言,将更加了解政府工作成果,更信赖养猪产业,获得更加安全美味的食品。

比如,在青莲云上牧场方面,我们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中国首个黑猪产业研究院,从黑猪营养到育种,借助大数据建立起柔性协同生产体系;在青莲未来工厂方面,建立起与生鲜养殖相匹配的鲜食工厂,通过“鲜食工厂+制品工厂”,形成了“食材贵真、工艺贵鲜”生熟一体化鲜制工厂;在青莲流通体系方面,建立起基于用户需求的计划仓储、配送物流体系等等。

记者:有人说数字化是一种工具,可以改变每一个生产环节。也有人说,数字化更是一种思维,能重塑一个企业的理念和构架。对青莲来说,数字化是什么?

许明曙:数字化是一次巨大的机遇。用户碎片化以后,我们原来捕捉不到的用户信息,现在可以获得了。原来我们触摸不到的用户,现在可以触及了。

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我们原来产品研发的周期比较长,成功率还不高,因为研发都是基于我们单方面的信息、预测和判断,而现在顾客可以直接和我们沟通,告诉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产品,然后我们的产品小组就根据这个信息快速研发出产品。所以,数字化带来巨大的创新,其中核心是我可以根据用户反馈,高效组织我的供应链生产链。

所以说,原来我们只是做产业,是一个制造企业,我们现在变成了什么?我们现在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这里面数字化是最大的一次机遇窗口,我们必须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记者:数字化时代,做老板是不是也和10年前不同了?

许明曙:不一样了,我现在每天看用户数据、用户反映,我要求我们的高层也都要去看,随时了解我们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我现在发现,整个运营体系,最核心的就是用户价值的实现和产业链的高效率。如果你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所有的数据最后一定会给你想要的反馈。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满足了消费者需要,最后出来的数据都是好的。


用“匠心沉淀”坚守初心

记者:我们看到在很多方面,青莲是很快的,比如抢抓数字化的窗口机遇,但是在有些方面青莲又是很慢的,比如说花十多年时间去“育种”。

许明曙:对的。我们一直坚持认为好的食物首先来源于好的食材。而好食材从哪里来?就要从育种开始。所以早在2011年,我们就接受市政府委托,主动承担起了地方猪的保种繁育工作,建设国家级黑猪原种场,经过努力,嘉兴黑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一个濒临灭绝的猪种成为市场宠儿,黑猪专家“膳博士”也成了国内黑猪肉的领军品牌。

为了做好育种工作,青莲一直在加大投入。我们组建了以李德发、陈剑平院士领衔的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了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及猪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全国猪育种协作组专家潘玉春为首席科学家的中国首家黑猪产业研究院,有充足的人才和科研资源储备。

持续的投入也带来了成果。今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下达关于“十四五”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课题),畜禽新品种选育专项设置11个课题。11个课题的主持单位中,青莲是唯一的企业。

记者:所以青莲有自己的快与慢的逻辑?

许明曙:也可以说是变与不变。我们在寻求变革,这个时代不变革不行,因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我记得,2013年去哈佛学习的时候,当时很多人说到互联网恐惧、数字化恐惧,当时一个教授讲得特别好,他说你做企业,你所踩的地是一直会往下降的,变化是永远的。如何对抗变化,只有靠创新,只有以变应变,所以这些年青莲一直在创新求变。

但是,我们的战略初心又是始终不变的。2001年成立以来,我们就树立了为社会提供优质食品的初心。我觉得好的食物是让人愉悦的,所以这一条我们一直坚持了下来。

但其实,坚持是很难的,也有过很多次想要放弃。比如发展过程中,我可能品质降低一点,也能够卖得不错,短期内也许效益增长还会更明显。有时候竞争压力相当大,就要做取舍,有些业务能不能做,很多时候不是不能做,但是和自己的理念、价值判断有冲突。如果理念稍一放松,整个企业可能就会变形。这个过程中,需要坚持,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我们是比较焦虑的。好在青莲坚持了下来,而且会一直坚持下去。


用“长期主义”拥抱未来

记者:相比之前的焦虑,青莲现在是不是更加从容了,对于未来,您有什么想法?

许明曙:我们一直严格坚持食物的高品质,这几年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尤其是这一次疫情发生,人们对生活、对食物有了很多新的体悟和认识,大家对食品品质、生活品质有了更精致的追求,这和我们青莲20多年坚持的理念是吻合的,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的趋势;第二个就是基于我们之前的全产业链以及数字化赋能,我们有了一个厚积薄发的基础,无论是在组织架构、链接客户还是柔性生产链等方面,我们都有了更多突破自己的手段。可以说,数字化给我们打开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对于未来我们是很有信心的。

这里我想强调,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我们更需要有“长期主义”的理念。现在竞争很激烈,在追求快速高效方面,大家都很厉害。那么同质化了,怎么办?我觉得要坚持两个长期,一个就是长期价值,还有一个就是更长远的发展战略,比如5年、10年的战略布局。所以,我们的研究院里有两大组织,其中一个就是青莲产业研究院,主要做5年到10年的育种数字化框架,做一些产业基础性的东西。如果按照日常的运营效率来讲,它是投入,但是它一旦做成了,我们就可以领先5年到10年时间。